國內手機行業(yè)的形勢已是愈演愈烈,生旦凈末丑紛紛在這個舞臺上來個華麗表演。雖然其中不乏匆匆過客,但總是有新的角色不斷涌現(xiàn),來輪番唱念做打。只是表演的好不好,可不是看賣不賣力就行,還得看基本功和天賦。近段時間以來,樂視欲做手機的消息甚囂塵上。近日更是有勁爆消息傳來——樂視手機團隊已經搭建完成,由原聯(lián)想集團副總裁、MIDH中國業(yè)務部總經理馮幸統(tǒng)籌。
看來樂視推出手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,還弄得這么大張旗鼓——手機都不見蹤影,就已經開始大炒“緋聞”。當然,這也是互聯(lián)網公司習慣的套路。只是,為何樂視要急匆匆的上馬手機業(yè)務?如果樂視手機真的上市,你會買嗎?
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渴求
在國外巨頭找訂單紛紛大刀闊斧地砍下自身虧損、累贅的業(yè)務時,國內互聯(lián)網巨頭依然奔波在不斷擴張的道路上。核心業(yè)務已經不是其唯一底牌,能否滲入更多領域才是衡量一家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,綜合實力是否強大的標準。樂視也不甘落后,早早地就脫離單一視頻網站模式,涉足多個領域,學喬布斯搞起了軟硬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此前,賈躍亭就提出“平臺+終端+內容+應用”產業(yè)鏈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(tài)體系。
在這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上,樂視的“軟實力”已經達到一定水準,再難寸進。但“硬實力”卻依舊是其短板,雖然有超級電視等硬件產品切入家庭大屏互聯(lián)網市場,但覆蓋人群卻依舊少得可憐,而且盒子產品被廣電“封殺”讓其亂了手腳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樂視必須推出手機來完善其生態(tài)找訂單體系,成為在終端布局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
此外,樂視已經發(fā)力線下,其“LePar超級合伙人計劃”已經在著手布局,并將很快鋪開。LePar店是想成為樂視的產品綜合服務平臺,演示樂視的硬件、內容、服務,這其中若是缺少智能手機,將是很大的缺憾。僅僅靠超級電視等硬件,尚不足以大量吸引客流。
電視營收減緩迫使其考慮手機
樂視看似雄心勃勃,其實是有苦自知。想打造的生態(tài)體系太過龐大,但目前的資金存量卻不允許其大展拳腳。在去年,樂視股價上漲6.5倍,那是因為超級電視剛剛推出,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。但在今年,樂視股價從去年12月份的55.5元跌到40元,確實是因為缺少新的增長點。
而且隨著找訂單其他廠商推出的智能電視性價比越來越高,樂視僅僅依靠超級電視幾無招架之力,營收開始減緩,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手機就成為刺激資本市場、增長應收最好的途徑。去年小米營收達到310億,而樂視網營收為23.61億元,相差10倍還多。如此大的差距,讓樂視對手機市場垂涎欲滴。樂視畢竟在用戶心中還有一定影響力,按照它的YY,即使達不到小米手機那樣的火爆程度,但只要有一半乃至四分之一的銷量,就能讓自己在手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,從而讓自己在殘酷的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有更好的生存空間。
此外,國內手機市場雖然已經是一片紅海,但各大廠商的競爭仍在繼續(xù),市場地位排名并沒有真正穩(wěn)定下來,仍有異軍突起的找訂單機會。這就給予了樂視手機以可趁之機,樂視想必對自己手機業(yè)務的前景很樂觀。
追隨小米模式成功幾率模糊
可以預見的是,樂視將采用類似小米手機的模式——高性價比依舊是主旋律。而且類似MIUI的系統(tǒng)也將會出現(xiàn),打造自己在移動端的平臺,建立自己穩(wěn)定的粉絲群體。但已經玩膩的消費者,還能買單嗎?
在成本控制上,賈躍亭給研發(fā)團隊制定的最高限是1300元,且外形、工藝設計必須在市場處于2000元級別的中端水準,矛頭直指小米4、魅族MX4等產品。而其屏幕在5.0英寸以上,使用三星處理器,這就意味著樂視手機將不支持4G。這樣的產品顯然在當前市場上競爭力不是特別強,就連樂視手機的研發(fā)團隊都找訂單認為“很不樂觀”。
在引言中就提到,樂視手機業(yè)務的負責人是原聯(lián)想集團的副總裁馮幸。而且他還帶來不少原來的班底,大部分都是運營商相關業(yè)務的銷售人員。這或許將改變以往樂視偏重線上營銷的習慣,在運營商渠道發(fā)力。只是現(xiàn)在運營商都已經將合約機政策退出歷史舞臺,轉而推出買手機送話費的模式,樂視手機對運營商的吸引力還有待商榷。
原本在樂視的規(guī)劃中,想和小米那樣憑借小米犀利、紅米系列覆蓋高中低不同終端市場,但就目前來看,首批上市的樂視手機還是單一的機型,并不能對市場造成太大沖擊。甚至原本預計的11月上市時間都無法保證,直到目前都沒確定首批機型。這樣的樂視手機,你會苦苦等待,并在N久以后買單嗎找訂單?